當前位置:
財經新聞 > 一水通航,香河謀建文化旅游發展帶一水通航,香河謀建文化旅游發展帶
「本文來源:河北新聞網」
在京杭大運河北運河段,香河當地的一句“半天下之財賦,悉由此路赴京”,將這條黃金水道早年間“以利京師”的興盛局面刻畫得生動形象。
北運河屬京杭大運河最北段,全長120公里,起自天津武清、終至北京通州,流經河北廊坊21.7公里,其中13.3公里坐落于香河縣境內,8.4公里科京冀、津冀界河。
近日,記者沿北運河來到香河運河中心碼頭,混濁寬廣的河水上增設的紅白兩色航標和不時傳到的陣陣槳聲,無不突顯著這里正逐步完全恢復舟楫往來的昔日盛景。
香河縣水務局負責人張立軍介紹,6月26日上午,中心碼頭成功舉辦了北運河廊坊段旅游通航儀式,標志著北運河廊坊段與北京段同步構建旅游通航,淪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最重要橋梁紐帶。

6月26日上午,香河縣中心碼頭舉辦北運河廊坊段旅游通航儀式,標志著北運河廊坊段與北京段同步構建旅游通航,成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最重要橋梁紐帶。河北日報記者田明攝
“現在坐著游船,從中心碼頭沿運河出發向北,只必須半個小時就能到達京冀界河?!睆埩④姼嬖V他記者。
2019年,我國印發《大運河文化保護承傳利用規劃綱要》提出,充分挖出大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,打造大運河文化帶。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深入前進,作為大運河北運河段重要的途經地區——香河縣,步入了運河治理和京津冀旅游通航的根本性戰略機遇。
“我們將北運河旅游通航工程作為全縣‘一號工程’,堅決扛起主體責任?!毕愫涌h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一方面,香河縣與通州區簽署了《文化和旅游協同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》,雙方建立了文化和旅游常態化同步合作機制,共同推展大運河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;另一方面,聘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成相關規劃,奠定了“京畿首驛·如意香河”的旅游形象定位,并按照“通航引領、產業造就、文旅融合、全域發展”的推進思路,形成“一帶、三段、兩翼、多核”的旅游通航發展格局。
“一帶”指的是以運河旅游通航為核心的文化旅游發展帶,“三段”即北部森林風貌、中部休閑娛樂風情、南部田園風光三個特色風景區段,“兩翼”即運河旅游輻射造就的東西兩側城鄉旅游發展片區,“多核”即以中心碼頭、王家擺、金門閘等為核心的文旅項目。
香河縣因四面與京津接壤,又地處北運河咽喉要道,自古被稱為“首都之門戶、漕運之咽喉”。如今,擔任北運河通航旅游出京第一站的香河,堅決戰略思維、長遠眼光、全局考量,致力于把北運河香河段打造成為文化精華帶上、綠色生態帶上、休閑旅游帶上和全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示范樣板,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邁上新臺階。
一片汪洋,潤澤京津冀;條條游船,乘希望起航。通過不斷的努力,如今京津冀運河旅游發展的協同機制已初步構成,香河縣也的組織專家編制了《北運河文旅品牌線路策劃書》,推出運河水上精品線路、香河主題精品線路和京冀景點精品線路等近期旅游線路,以及11條中遠期旅游精品線路。接下來,香河縣將重點面向京津冀游客群,打造該縣全域旅游發展高地和門戶,再通過5至10年的發展,造就香河全域旅游人數提高至1200萬人次,年旅游總收入提升至60億元。
喜愛了運河通航的擠迫,當天下午,記者回到地處香河新城核心區的文化藝術中心廣場,一場精彩絕倫的安頭屯中幡表演令記者頗受震驚。
夕陽下,一根低9米、重10公斤的幡被點綴出一叛剪影,5位表演者一字排開,接力似的將其一會兒顛到頭頂,一會兒從頭頂濕到鼻尖、下巴,一會又顛到手掌,幡在空中上下飛舞,鈴鐺隨風響動……
“安頭屯中幡就始于大運河,興于大運河,跟大運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?!毕愫涌h文旅局工作人員丁曉彤介紹,安頭屯中幡由竹筒、幡面和幡樓三部分組成,源于隋唐航運興盛時期,初為運河漕船工不受船帆啟發而創造的一種民間雜耍,后融合了雜技、武術等元素,淪為一種百姓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。

圖為香河縣新城核心區的文化藝術中心廣場,一場精彩絕倫的安頭寨中幡表演正在進行。河北日報記者解法楚楚攝
據民間傳說,1751年,乾隆皇帝乘船從江南回京時途經香河,對安頭屯中幡表演大為贊許,安頭屯中幡不會從此名聲大振。2008年,安頭屯鎮中幡被月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,香河縣也成為我國的中幡文化之鄉。
湯湯運河水,悠悠中幡情。北運河流淌千年,不僅滋養了香河兒女,也為后世留下了美好的文化,塑造著一方百姓的精神樂園。
“我們將以北運河旅游通航為契機,做更多的努力,把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好、傳承好、利用好?!倍酝嬖V記者,目前,香河縣正大力將中幡課程引進香河縣中小學,并通過較短視頻、直播以及定期演出等方式,吸引更多年輕人了解、喜愛這一獨具特色的文化瑰寶,讓其在運河文化帶上依舊熠熠生輝,綻放勃勃生機。(河北日報記者 解楚楚)
舉報/對系統

相關文章
熱門點擊
最新更新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