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
廊坊新聞 > 大城縣:炎炎夏日的火熱“非遺情”大城縣:炎炎夏日的火熱“非遺情”
作為西河大鼓的發源地之一,大城縣大力挖掘西河大鼓藝術資源,培育西河大鼓人才,通過舉行大城縣2022年瀕臨絕種非遺項目弦樂傳承培訓班,讓更多的人青睞和自學西河大鼓,讓非遺項目承傳下去……
近日,在縣文廣旅局舉辦的弦樂傳承培訓班的教室內樂聲悠揚。15名學員仔細聽、細心苦練,他們大部分都是青少年,嚴肅推敲著傳統非遺文化的魅力。
西河大鼓原名是西河徵、梅花徵,后改名為西河大鼓。這種藝術形式源于清代道光、咸豐年間,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溶解,形成了馬派、艷派、田派、趙派、郝派等主要派流。西河大鼓的表現形勢是一人左手持板右手拿鈸,伴奏為三弦。本次培訓內容的重點是三弦彈奏。
學員劉思雨說:“從西河大鼓的起源到西河大鼓的流派演進,原來非遺就在我們身邊,通過這幾天的自學,我理解了西河大鼓的歷史,體會到了只要多下功夫,勤學苦練,多思多悟,才會奮起直追,迎頭趕上?!?/p>
大城縣曲藝家協會主席段大成說道:“目前,大城西河大鼓已成為河北省非遺維護項目,這次舉行瀕危非遺項目弦樂傳承培訓班,就是為傳承和發展維護西河大鼓的說唱藝術,讓很多的年輕人熱愛曲藝藝術,為西河大鼓的普及和發展,培養更多的青少年人才?!?/p>
據大城縣文廣旅局四級主任科員李愛國介紹,今年,該局舉行了第一期弦樂培訓班,它的意義十分重大,影響十分深遠,弦樂班的舉辦,也為大城縣挖掘了一批弦樂愛好者,培育了一批杰出曲藝人才,儲備了一批曲藝后備人才。
近年來,大城縣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,共申報了76個非遺項目,其中省級10個,市級21個。


上一篇:好消息!香河又一大項目簽約了!
上一篇:河北大廠:夏荷飄香引客來――中國新聞網河北
相關文章
熱門點擊
最新更新
推薦閱讀